雲門「稻禾」演出 花蓮票房完售
台灣巡演終站 將展開世界八國邀約巡演
記者張麗英/報導
雲門四十週年紀念作「稻禾」,本週巡演腳步抵達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廳,十七日舉行免費教育場,十八日及十九日售票演出兩場。在觀眾熱情支持下,票券全數售罄,為台灣環島巡演劃下完美句點。「稻禾」接著前往英國倫敦、德國德勒斯登、香港等地,展開世界八國邀約巡演。
一九八一年環島公演,雲門首次造訪花蓮。每年夏天最受歡迎的免費戶外公演,自一九九八年起也四度造訪花蓮,每回皆有數萬名鄉親到場給予最熱烈的支持。為了回饋鄉親,十七日下午特別邀請花蓮偏遠地區的年輕學子,免費欣賞教育場演出。林懷民親自上台歡迎,為同學們說舞,第一次欣賞現代舞的同學,在導聆引導下,有了接觸藝術表演的初體驗。現場七百五十位學生包括光復國中、萬榮國中、瑞穗國中、富源國中、玉里國中。
開演前林懷民一一唱名學校,學生們興奮歡呼,場內熱鬧。由於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走進劇場欣賞表演,林懷民特別引導同學:「懂不懂不重要,欣賞舞蹈不應該當作是考試,它沒有標準答案,只管打開眼睛、打開耳朵,感受劇場內音樂、聲光、舞作等等各種豐富的刺激」。他還希望每位同學看完表演,能夠發揮聯想,與自己的生命經驗連結。他說:「請大家放鬆心情去感受,回家後把他寫下來,我們會有個徵文比賽,沒有是非選擇題,只有發揮題!」
「稻禾」是林懷民從稻米的生命輪迴汲取靈感,講述人與土地的關係,他笑稱這是生長自嘉南平原的他,稻米情結的大發作。「薪傳」中就有「插秧」的段落;一九九四年「流浪者之歌」,則以三噸半黃金稻穀的場景烘托眾生無盡的禱告與祈福。兩年前,林懷民有機會前往台東,池上稻浪翻飛的美景,和有機耕種的新農民深深感動他,進而編作「稻禾」。
林懷民相中池上「稻米達人」葉雲忠以有機耕耘的稻田,那裡沒有電線杆,遼闊壯麗。他邀請攝影師張皓然以兩年的時間,長期拍攝初苗,滿穗,收割,到燒田的影像,記錄了稻米的生命歷程。這些「會呼吸」的影像經過王奕盛的投影設計,成為「稻禾」舞台上的視覺素材。林懷民甚至親自帶領雲門舞者前往池上參與收割,接受花東縱谷泥土、日光、風和水的洗禮,也從腰酸背痛中,體會到農夫種地時,雙腳紮跟泥土,放低重心彎腰謙卑的身體,其中蘊含的真意。
「稻禾」將泥土稻子,結合新科技的投影技術,在舞台上魔幻呈現。稻田生命輪迴的影像投射在舞台上,彷彿人生的起伏。搭配古老的客家山歌,西方歌劇詠嘆調,亞洲鼓樂,以及雲門音樂顧問梁春美深入池上田間,錄下的稻浪風聲與蟲鳴水聲,林懷民巧妙的透過「泥土」,「風」,「花粉」,「日光」,「榖實」,「火」,「水」等稻米的生命進程的章節,細膩呈現大自然與生命之間的關係。
網路上,觀眾津津樂道討論舞作中一幕幕難忘的印象。「泥土」中,舞者們腳跟踱踏,用身體呼喚大地。「風」的群舞搭配質樸的客家山歌與翠綠秧苗,展現出鮮活動人的生命力。被網友熱烈討論的「花粉」一幕,女高音極美的歌聲,引動綠色稻叢中男女舞者裸身交纏,像是花粉媾合,天篷投下的稻影宛如紋身。特別設計的黑色軟膠地板,當舞者捲起露出白色底時,投影的稻苗,有如自地板竄出。卡拉絲歌劇詠嘆調引出「日光」波濤洶湧的漫天稻浪,舞者歡躍,是青春的頌歌。在烈焰濃煙飛竄中,「火」的男舞者持棍械鬥,劈打地板的裂聲悚動,煙火散盡,只剩無涯焦土,似乎隱喻對土地的破壞。舞作最後,女舞者雙手顫動藤竿,水由焦土中汨汨湧現,影像浮現初春的水田,大地再度得到生命與滋潤。
「稻禾」是一齣讓人重新認識並愛上這片土地的美麗舞作。資深評論人紀慧玲表示:「林懷民將鄉愁式的、救贖式的土地意象,轉化為生與欲的痛楚,將台灣鋪陳為身體,在生生死死、死死生生的邅遞中,尋求希望的出口。」評論家藍祖蔚所說:「《稻禾》其實就是雲門舞者寫給台灣的情詩。」
圖:「稻禾」宣傳照(劉振祥攝影)。
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
雲門「稻禾」演出 花蓮票房完售 台灣巡演終站 將展開世界八國邀約巡演
上午11:42